不一樣觀點的喪禮
- 2020-08-19
- 1006
平價簡單跟孝不孝順有關嗎?最近有一些名人的喪禮,逝者在逝世前都希望能簡單低調的完成後世,姑且不論逝者是否如願,簡單低調這名詞似乎在政商名流中較不易如願。辦喪事對華人來說可說是沒標準的規模,只要預算充足,有沒上限的態度,就能風光上場,給逝者最後能給的,聽起來好像很符合傳統華人文化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喪禮這嚴肅的儀式流程,讓很多家族在觀念上就有做足做滿做飽的觀念,這也是傳統思維上給人的善終、厚葬的世代傳承價值。
如今,日新月異的科技帶給人的觀念上衝擊、價值觀改變、知識智慧成長、追求科學的精神,大大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及對生命中各項事物的認知,或許打破許多傳統的不科學及對未知的恐懼,能讓人們能更有安全感,快速得到答案己可透過網路科技廉價的取得,也產生愈來愈透明、成本愈來愈低、速度愈來愈快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你不得不承認人們也對生命及人倫上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世界正快速的移動,人們也快速的改變。
沒有什麼是一定要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被取代的,在喪禮中,人們也開始對過往的認知去做挑戰,對於是否一定要怎麼樣才能怎麼樣的傳統思維,人們對這禁忌開始有懷疑的態度,是不是都要這樣弄才能辦喪禮?叫了一群人,來誦了一堆自己都聽不懂看不懂的經文,做了很多可笑但又笑不出來的儀式,感覺自己瞬間回到古代,長者會跟晚輩說,照著前面做不要問那麼多,這是喪禮讓人感到神祕且無法公開的感覺,勞民傷財,花錢了事,喪禮的溫馨與家人的最後溫度,在應”有”的聲音中,草草的結束,好像什麼都做了,但也好像什麼都沒做,做了許多跟拜跟做的形式動作,最後只能期待真的能將親人送上我們所想像中的天堂,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是一堆儀軌?還是家人最後能相處的時間?還是我們想用的都不能用?這一大串的問題,真的只有等發生的那天,在許多爭吵下,才能得到屬於自己所想為親人給予的一切,悲哀啊~~
喪禮的結構與喪禮給人的理解,真的需要更健康,更提早的良性溝通,並且給予家族、家人正確且有價值的觀念及方式,才不會落入無限遺憾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