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各地區』環保自然葬相關簡介整理
- 2020-03-03
- 6472
臺灣開始推動環保自然葬,一開始還沒有相關條例關於環保自然葬,高雄於90年率先辦理海葬,進而內政部於91年設立《殯葬管理條例》並推廣環保自然葬,開始規定各縣市設立至少一處為環保葬區,以下列表為92年~108年環保自然葬的統計。
花樹灑葬與植存
目前全台公墓內可實施骨灰樹葬、灑葬之地點計有39處(服務69,633 位);公墓外可實施骨灰植存之地點計有2處(服務9,147位)
(內政部-公墓外植存)
(內政部-公墓內骨灰樹葬、灑葬)
北部
台北市-最初建設的單位為富德公墓,因園區趨向飽和,92年另闢「生命園區」,並於96年另設樹葬專區『詠愛園』,主要使用樹葬,共有多種主題區,並以樹名當作名稱,92年啟用至108年,13年來有17,243先人使用,而陽明山第一公墓『臻善園』是台北市最晚建設的,卻有近『詠愛園』一半的數量,『臻善園』種植22種植物近2萬株四季輪開的花木,葬區主要為花葬共有18區域,102年啟用至108年,6年的時間有7,440先人使用,目前這兩區為台北市主要環保自然葬園區。
🌳 金寶數位科技禮儀有限公司 🌳 提供 【節能環保殯葬流程服務】 【無紙化殯葬服務 】【綠色環保殯葬服務模式 】。
新北市-是少數擁有公墓外植村區的縣市,植存主要為『金山環保自然園區』,是國內首座不分國籍、宗教信仰亦不立碑祭拜的植存專區,而樹葬區『歸園』則是建設在新店四十份公墓,園區內設置有紀念牆,可供家屬填寫亡者姓名當作名牌,因為法鼓山的宗教因素,在植存區的使用數量遠遠大於了公墓內的樹葬區,是相當可觀的數量,因此新北縣政府於102年在三芝新闢了新的生命園區,以三芝著名的『櫻花』作為代表物,也讓此葬區成為了許多人的首選之一。
桃園市-做為全台人口密度第六高及國際樞紐的地區,近年來積極推廣環保葬等多元葬法,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得出使用率的頻繁程度,原僅有楊梅、蘆竹生命紀念園區建設樹葬區,為了解決這問題,進而於108年增設龍潭公墓公園的樹葬區,以市府民政局統計,選擇環保葬的人數不斷提升,為舒緩土地壓力,楊梅生命紀念園區正籌畫擴建第二樹葬區。
基隆市-作為最晚興建環保葬區的直轄市,於108年末才正式啟用位在南榮公墓新墓區的『崇璞園』,因此尚未收錄於統計中,而擁恆文創園區也於109年設立了新的樹葬區-『未來世界藝術墓園』,不過目前還未進行正式啟用。
宜蘭縣-『員山福園』於96年啟用,園區建構在蜊埤湖旁,並於湖上建造了一座追思橋進行交通作用,整體環境相較於台灣多數的環保葬區更加有美壯麗,擁有樹葬區及灑葬區,且設有寵物陵園,為了緩解使用空間,進而於108年啟用了『櫻花陵園』,不同於員山福園,此區建設於山陵中,以家族墓為主,同樣也另闢了樹葬區及灑葬區,供民眾使用。
(內政部-公墓內骨灰樹葬、灑葬)
中部
台中市-身為台灣六個直轄市之一,很可見的,國人目前思想開放的程度逐漸提升,台中市的前兩個環保葬區都已經額滿,為了因應不斷成長的環保葬人數,『楓愛園』設有 1 萬個穴位,還增設寵物樹葬區,讓飼主與寵物身故後仍然可以相聚在一起。
苗栗縣-『普覺堂』目前的情況很特殊,原葬區中的塔位數量逐漸不足,後續於96年開設了多元葬區因應,但是成效並不好,可以看見12年來只有599位先人安息於此,因此在隔年97年開始籌畫興建第二座納骨塔,但是直到108年才開始興建,在時間後,是否控制得宜,會是個問題。
彰化縣-『埔心自然葬生命紀念園區』為彰化唯一的樹葬區,此區除了先人也可以適用於寵物,且與其他環保葬區不同,此區在先人骨灰埋入後會植入一株玉龍草或蜘蛛百合,有家屬為方便辨識,並且可以在植株上方佈置,擺上縮小版麻將、玩具車、公仔等裝飾品,打造一座專屬家園緬懷,精美程度堪比創意競賽,但是9年內僅有360位先人使用,可以看見彰化居民們,可能因為當地傳統習俗因素,目前對於環保葬仍然處於觀望態度。
南投縣-目前擁有三座環保葬區,其中『老山示範公墓樹葬專區』另外設有寵物專區,雖然南投縣政府在近年來不斷的推廣環保葬並以「節葬、潔葬、簡葬」的綠色環保殯葬理念為標準,另外增設多處新葬區,但是從數據上來看,目前效果並沒有很理想。
雲林縣-相較於其他縣市,雲林為傳統農村,大多數長輩對身後大事仍十分相信民俗,且因為家庭結構的因素,多數人偏向於將家中的人放置於統一的寶塔或家族墓中,其中大埤鄉公墓的107個使用者中,大多數偏向於外地民眾使用,很神奇的是,斗六市『九老爺生命紀念園區』是之後增設的環保葬區,但是在使用人數上卻高於大埤鄉,可以看見雲林鄉親們對於環保葬的觀念逐漸清晰,且思想不斷開明,在後續的成長上,應該值得關注。
(內政部-公墓內骨灰樹葬、灑葬)
東部
花蓮縣-不同於其他縣市,身為台灣後山的東部,居民以原住民較多,此地區的信仰強調土地與人之間的聯繫,因此在葬法的選擇上,傳統皆以土葬為主,但有鑑於目前許多鄉鎮開始明令禁止下葬,希望居民們節省土地的使用,因此有許多人開始偏向於同為安詳於土地中的環保葬,其中吉安鄉的『慈雲山懷恩園區』在成立3年就擁有將近800位先人使用,成長非常快速。
台東縣-與花蓮相同,此地區的環保葬也因為原住民的緣故,有相當大的使用比率。此外經過小編的調查發現,台東的環保葬區非常的特別,與其他地區不同,這裡的環保葬區會立碑,但是在葬後一年就會移除,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法規中明令規定不能立碑,也不能破壞景觀,但是地方的自治條例卻另外有規定。
(內政部-公墓內骨灰樹葬、灑葬)
南部
嘉義縣-率先建立環保自然葬區的為『溪口鄉第十公墓』,為維護鄉鎮市容景觀,提昇居住生活品質,促進土地再利用經階段性殯葬政策,於96年啟用樹葬區,可能因為時代的因素,在使用率上相當低,然而最新建設的『中埔鄉柚仔宅環保多元葬區』,於102年啟用,有多種葬法選擇,採日式簡約風格,乾淨明亮,使用率較高,在6年間就湧入了900多名先人安息於此,可見嘉義地區的環抱葬使用率也呈現了逐漸攀升的趨勢。
臺南市-『大內骨灰植存專區』為台南唯一環保自然葬區,是國內首座公家骨灰植存專區,於103年啟用,此專區聘請了設計師,為植存盒進行改良,由原來長方體改為符合人體工學的水滴形狀,兼具環保與莊嚴,專區內遍植多數樹木讓土地可永續循環使用,符合「節葬、潔葬、簡葬」的綠色環保殯葬理念,從數據可以明確知道,獲得了多數民眾認同和接受,5年間共有2,513先人使用,是個很好的開端。
高雄市-目前共有三處樹葬區,兩處分別為旗山區多元葬法生命園區『景福堂』與燕巢區深水公墓『璞園』,一處屬私人經營在湖內區『麥比拉生命園區』,其中以『麥比拉生命園區』最特別,是國內唯一由基督長老教會高雄中會 (海埔教會)設立,整體園區設計像一座公園在每一處都能思念,從數據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高雄民眾在環保葬的使用上也呈現了很高的成長。
屏東市-擁有國內最多的環保自然葬區,屏東作為鄉村,思想上較為保守,以塔葬為主要葬法,由『林邊鄉第六公墓』率先設立,因墓園擁擠不堪,進而整修,於93再次啟用時更加入了樹葬區,使用率並不高,而在後續興建的各環保葬區,以無主先人為優先使用群,讓無主先人「重歸故土、入土為安」,也減少土地的負擔,從數據中,可以明確地看見,在葬區的使用上仍然以無主先人為主,主動葬於此處的民眾仍然處於少數,因此屏東的環保葬觀念仍然有加強的空間。
(內政部-公墓內骨灰樹葬、灑葬)
離島
澎湖縣-『懷恩堂生命紀念園區』分為「森之光」、「海之聲」及「花之形」3個多元環保葬區,各個葬區的葬位,分別有800、3,000之多,為了配合澎湖地小,環境生態保護以及觀光產業,政府大力推動環保自然葬,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方式尋找一個保存景觀且在思親與追緬先人的葬俗中最合宜又不失恭敬的方法。
金門縣-作為許多眷村人居住的金門,雖然地不多,但是因為眾多的歷史事件,讓其擁有許多的公墓、納骨塔、以及軍人公墓,在骨灰骸存放設施的飽和度上,呈現出了過多的現象,因此在金門,環保自然葬的使用率就顯得較為低迷。
目前全台有11個縣市可以辦理海葬(服務 2,577 位):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
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
(內政部-個別海葬、聯合海葬)
想必有許多人都對海葬抱有一些感覺-『浪漫、自由…』身為環保葬中唯一沒有固定骨骸放置地點的葬法,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人報名參加,但是在數據上卻呈現了18年2500位的少數爬升,其實這與規定有關係,為了保存環境,每年的海葬以及聯合海葬都會限制人數以及場次,目前的聯合海葬有北北桃三縣市以及中彰投苗四縣,申請的步驟於各個縣市政府的官網上都有教學,並且不會很困難,也可以在上面留意聯合海葬的場次日期,以便選擇最合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