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自然葬【 減碳你我他,永續一起來】
- 2020-03-17
- 2939
環保意識成為全球普世的價值,全球人類為我們所處的環境多做一些努力讓後代的子孫能有健康安全的環境長大是大家共同心願與責任,各國領袖針對各種環境污染源所提出改善議題,成為國際間重視的交點,不論是綠能,綠色製造,環境保護都是當今全球企業及國家追求的目標及使命。
台灣人的殯葬觀念也隨環保議題推升而產生了重大的改變,從以往的土葬、火葬、火化後入塔,到近期的火化後環保葬,這些改變不是50年100年的演變,而是在短短的20年間就產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並且隨著環境保護的主流價值觀念不斷的在政府、學校、宗教團體、媒體運作及推廣,讓火化後進行環保葬的選擇成為現在喪禮的另一個新潮流。
環保葬最早的推行者是法鼓山,證嚴法師對於環保葬的推動可說是改變了台灣對安葬這塊的傳統習俗,最早的做法是在草地上挖一個約10公分寬15公分深的洞穴,將已火化完畢的骨灰研磨成粉後裝入環保葬專用紙袋中帶到法鼓山的植葬區,以不立碑、不選位、不擇方向的方式將骨灰倒入洞穴中,最後再覆土完成植葬。
現在各縣市政府的殯葬管理所(處)都有相關的服務,環保葬園區的形式也有許多不同的主題,例如:花葬、樹葬、海葬、植葬、灑葬等、、、從國人使用環保葬的數量逐年提升,可以預知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另一個國人選擇的安葬方式。
樹葬及花葬 於『公墓內』,有兩種方法:
1、將骨灰納於土中,並於骨灰正上方種植花樹。
2、將骨灰納於樹木根部及花叢周圍。
實施花樹葬需將骨灰者之骨灰研磨再處理後,放入可分解的袋子或盒子中,再埋入墓園內,並在上面種植樹木,而其容器材質應易於自然腐化,且不能含有毒素成份,目前較多使用玉米澱粉製作可分解的骨灰罐。
灑葬:
在『公墓內』,將處理後的骨灰拋灑,或是直接放入土中,再於上方種植樹木或花草。為了避免風吹過塵土飛揚,造成空氣汙染等問題,現在大部分都是挖洞後,將骨灰直接放入或埋入土中。
植存:
與其他環保葬不同,植存使用於『公墓外』,於政府規劃之地區內埋葬或拋灑骨灰,若選擇埋入土裡,需要將骨灰放入環保袋後,才能埋入土裡。
由於目前全臺只有四處提供植存的服務,而且每天接受的名額並不多,所以如果想選擇植存,可能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為了達到更高的環保效益,現在有許多家屬開始用花瓣代替冥紙,既環保又美觀。
海葬(海上骨灰拋灑):
海葬是將研磨處理過之骨灰(或裝入無毒性易分解材質之容器)拋灑於政府劃定的海域。
目前的作法是將火化後的骨灰,經過再處理,使其成為小顆粒或細粉,之後用雙層環保袋包裹盛裝,並加入五彩石增添重量,當船行駛至外海時,由家屬為亡者做最後祝福祈語後,再將環保袋伴隨鮮花拋向海中,在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目前全臺受理海葬的縣市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及臺東縣,而許多政府舉辦的聯合海葬為配合季節風向等問題,一年舉辦一次,全程免費,另一方面,如果想自行透過禮儀公司施行,只要過程及拋灑地點符合政府規定,也是可以的。
文章來源 : 康健、內政部
🌳 金寶數位科技禮儀有限公司 🌳 提供 【節能環保殯葬流程服務】 【無紙化殯葬服務 】【綠色環保殯葬服務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