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台灣殯葬史(三)
- 2019-08-28
- 901
在台灣,相關的法令為「殯葬管理條例」,中央有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都會區設”殯葬管理處”,縣市政府則置”殯葬管理所”,率皆以”管理”為名。但另一方面,我們的殯葬活動內容卻以禮儀民俗為主,由政府頒授書的職稱即為”禮儀師”及”喪禮服技術士”。禮儀服重於操作,政府用考試來評量業者學養並規範操作,但操作常反映各處風俗習慣,運用之妙仍存乎一心。台灣人雖有族群之分,如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移民等,但絕大多數仍為漢人,在喪禮怎麼辦理的殯葬禮儀民俗上可見相通之處。目前技術士技能檢定行之數年,學科及術科試內容儘量朝向各族群沒有爭議的方向設計,運作大致無礙。其實政府用考試規範殯葬知能,無非是希望將傳統行業去蕪存菁、推陳出新,將之打造成現代專業。
然而專業雖有被規範的知識與技能,但如何妥善運用,多少類似於藝術創作,而非僅止於照表操作。當年立法設置禮儀師的構想來自社會工作師,而社工師與心理師通常被視為”助人專業”,禮的精神與價值亦在此處。
出於台灣殯葬史一書
【法事預約】https://www.myemast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