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及生死議題
- 2019-04-17
- 994
現在殯葬的儀節越來越簡化、環保,但大家想過古人為什麼會制定這些儀節嗎?應該只有學者會想這問題,以及好奇心比較重的人會想到這些問題,殯葬禮儀最大的目的是慎終追遠,而第二大目的是生死教育及提升倫理教養,第三個目的是「以死教生」。
大家一定會覺得我只為了幫殯葬業說話,我只是認為喪禮怎麼辦的儀節那些可以簡化沒問題,但是前提是能在這些簡化的過程中了解所謂的慎終追遠及生死議題,因為現在人還是對死亡有恐懼跟禁忌,平時也不會討論及接觸,只有在人死的時候才接觸到,可那當下只有錯愕及悲傷,誰會試著去理解呢?時代持續變遷,工作繁忙,喪禮過後誰又會回頭檢視傷口呢?又有誰會去想這位家人他教了你甚麼?或許有些人是自責才讓自己忙碌,就像最近很夯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樣,事實上喪禮有抒發情緒的效果,但如果這悲傷持續太久,通常會轉介給諮商師,但禮儀人員及其他家屬也不可能一直關注著那人,只有在殯葬禮儀時,才能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