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 2020-01-24
- 1766
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牠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每年最後一天,人們便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夕」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於是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過年前的最後一天。這天的確實日期會因為曆法而有所不同。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曆作為曆法,由於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三十暝(閩南語);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臺灣人稱二九暝。
這晚是傳統家庭一年中的大事,這一天家家戶戶全家團圓,圍著火爐吃年夜飯、發壓歲錢、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