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準備祭品的觀念
- 2019-04-02
- 1918
傳統風俗中,祭祀的儀式都需要用到供品,供品最先的概念就是一個"民以食為天",“有求於你、有恩必報”的觀念。在傳統民間風俗中求神拜佛的時候都會以水果、鮮花、牲禮做為祭祀時的桌上貢品,牲禮又以三牲為最常準備的祭品,一隻全雞+三層豬肉+一尾全魚。其它祭品會搭配各類菜盤,菜盤上又常見豆干(諧音官)、韭菜(諧音久)、甜豆(諧音老)、發糕(諧音發),湯圓(諧音圓),菜頭(諧音好采頭),這些菜盤/碗的種類也都是希望在祭祀後能為自已帶來好運,順風順水。有些在為神明做壽的,也有後來演變出的壽麵、壽桃,壽香、壽塔等。
現代的人,因為飲食文化的改變,食物的烹煮也較古時精緻多元,有時小家庭人數不多所以很少開火煮飯,外食族成為主流,有時傳統式的祭品對於小家庭來說真的份量太多了,祭祠完又無法用完,形成浪費,所以現代的祭祀常常會把比較生活上可以看到的食品用來祭拜。如速食餐點(肯德雞、麥當勞、魯肉飯、魷魚羹麵等 、、)或是平常自己愛吃的一些食物或餅乾。
這樣一來祭拜後可以一同食用,二來可以避免不必要浪費。如果買一些如發糕,壽桃或粿類的事物放置一段時間後新鮮度也會降低吃進肚子也不好,最後也是把它給倒掉浪費。
生命禮儀大小事、歡迎詢問 阿香禮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