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
- 2019-03-07
- 2468
喪禮陣頭之一鼓吹~南北管、西樂等大小樂隊。鼓吹為秦末漢初因演奏樂器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而得名興起。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地區的鼓吹已不再從事嫁娶、孩子滿月以及廟會等活動,而成為喪葬禮俗活動的專屬用樂。民間一般喜歡稱他們為「鼓匠」或「鼓匠班子」。每個樂班由四至七人組成,樂器主要以噴響、簽管、胡琴、鼓、板、錫、鈸等打擊樂器為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5emm2r2.html
鼓吹的演奏形式通常有三種,分別是「坐吹」、「走吹」和「立吹」。
一.所謂「坐吹」,是指鼓吹樂手們坐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進行演奏,以前是坐在臨時搭建的「鼓棚」里演奏,所以也叫「坐棚」。現在的鼓手們一般都坐在演出車中進行演奏,「坐吹」主要用於安鼓、哭靈、掛孝、開光、聒靈等喪葬儀式中。
二.所謂「走吹」就是指鼓手們在行進中進行演奏,「走吹」一般用於叫夜、迎帳子和出殯等喪葬儀式中。
三.所謂「立吹」,顧名思義,是指站立著進行演奏,「立吹」一般用於叫夜、出殯和下葬儀式。
演奏內容,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流傳下來的傳統曲牌,如《將軍令》、《大得勝》等。
傳統曲牌一般比較莊重,具有很強的儀式感,所以一般用於喪葬禮俗中儀式感較為突出的安鼓、掛孝、祭靈等儀式中。
二是,對地方戲曲和民間小調改編的曲牌。
比如,鼓吹樂班經常演奏的由二人台改編的曲牌有《跳粉牆》《光棍哭妻》《小寡婦上墳》《對花》《五哥放羊》《走西口》《送情郎》《打金錢》等。由民間小調改編的曲牌有《打娃娃》《賣菜》《拉路騎》《信天游》《北京喇嘛》《難分難離走後套》《推炒麵》《哭土堆》等。
三是,在演奏傳統曲牌的同時加入大量流行音樂。
在樂曲的選擇上,樂手們一般選擇旋律流暢、結構清晰的流行歌曲作為他們的吹奏曲目,例如《父親》《母親》《為了誰》《縴夫的愛》《康定情歌》《草原戀》《神奇的九寨》《長相依》《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想親親》《瀟洒走一回》《說句心裡話》等,只要是大家平時可以聽到的流行歌曲一般都會被鼓吹樂手們拿來進行演奏。
生命禮儀大小事,歡迎詢問 阿香禮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