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牌位 (系列一) 祖先牌的起源與世代衝突及轉變
- 2023-03-31
- 2439
神祖牌位最早可追源到東漢一位名為丁蘭的農夫,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常常因為脾氣不好對母親拳腳相向。有一天丁蘭看見路邊小羊跪著吸食母羊羊乳,領悟到「羔羊跪乳」的道理之後丁蘭覺得很對不起母親,十分慚愧。恰巧當天母親延誤送飯的時間,當丁蘭看到母親之後,懺悔的向母親跑去,母親卻以為丁蘭因送飯延誤而氣憤的向他衝去,逃跑之中意外跌入河川中,丁蘭急忙在河川中尋找母親,但卻只找回一塊木頭,丁蘭便把木頭帶回去刻上母親的名字放在家中正廳祭祀,從此大家開始效仿丁蘭,把去逝親人的名字刻在木牌上祭祀,代表對逝世的親人的不捨及盡未完的孝道,傳世至今演變成「神祖牌位」。
中華文化一直以來對『祖先』與『神明』都有著濃厚的信仰和尊敬,即使到了現代,信仰對於人們而言可以穩定人心,也可以產生信心與力量,也是許多人在靈性上對於未知的未來祈求好運或平安的一種途徑。
祖先牌位在中華文化中早已被人們升格成神化的精神信仰,在家中有安設祖先牌位的,更是把神明與祖先牌位同位階的安設,形同神明般偉大,在家族成員的教育裏,植入不可有任何不敬且需有規矩的照傳統古禮敬拜,透過祭祠的過程,產生家族倫理與輩份的關係,並對其血脈關係加以強化,進而團結家族中的成員,血脈相承。
現代的觀念中,去中華文化非常的明顯,反傳統,反封建思想如滾滾洪水無法抵擋,對於洋人的文化比自家文化看得更重,人們會花很多時間去了解西洋人的生活方式,但顯少人願意針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身體實踐,尤其在政治上的去中化讓學校的教育走入了洗腦華人青年的路,台灣已成為華人世界上擁有最正統的中華文化但也最反中華文化的地區,5000年先人的智慧在這世代中顯的一文不值,也因此才會淪為家庭結構與家族精神傳承上的斷層與脫軌,愈來愈多家庭把祖先牌位當成上個世代的遺物,更有人直接把原安設於家的祖先牌位請出家門甚至有的把神祖牌位當垃圾被垃圾車載走,這是一個中華文化中對於『家』及『家族』的巨大轉變,從一個累世觀(歷代祖的族譜)到無累世觀(年輕世代對於源自那的先祖已經重新定位自己所想的),這個時代的價值重設由政治力、教育力、生活形態改變而產生,傳統觀念已成為一去不覆回的老舊價值,取而代之的是說也說不清楚做也不知其意的新家庭傳承意識,『傳承』二字恐將會結束於這世代。
若家中無法再安設神祖牌位己成不可逆的現實時,在此提供幾個方向,有公立納骨塔、私立納骨塔和寺廟。公立納骨塔因價位相較便宜,又是地方政府所營運的,較受申請人的青睞,但因公立納骨塔供給量有限且限制較多,常常需要抽籤或排隊才能申請的到,許多申請人會因煩索的申請而打消念頭,私立納骨塔雖然購買方便,但因價格較為昂貴,也是讓許多有需要的民眾聽到後就心生退意,寺廟是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地點,寺廟的規矩若不符合也是無法進廟門。在眾多的選項中,許多民眾因覺麻煩於是發明了一種叫退祖先牌位的說法,在此跟各位讀者分享,此舉萬萬不可,不論您是否相信,神明可退神請神回天,祖先是您的歷代累世的長輩,沒他們就沒你,你不供養有誰會供養?講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能說不想孝順自己的父母了嗎?直接請人把父母趕出並消失嗎?若這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清楚就沒資格做人子女,坊間有許多心術不正的法師道士,號稱能幫忙退神祖牌位,每每聽見,都讓我背脊發涼。
《最後一道防線》隨著網際網路的時代來臨,許多事物也隨網路化而改變,網路的便利與科技技術的提升,讓數位時代中有許多想像不到的新型式服務,這些新型式的服務產生,也是為了解決各種類型需求的解決方案,因此『雲端牌位』的出現。雲端牌位顧名思義就是將實體的神祖牌電子化、雲端化,也許能幫助有神先牌位無法安設於家中的問題。雲端牌位既無空間限制,也可將祖先資訊記錄在雲端牌位上,保留家族核心的族譜資訊,『保留永續傳承』的香火,讓祭祖的行為轉化成另一種非固定實體的樣態,也可友善環境,環保節能。
留住香火的目的就是防止家屬若干年後想要重建實體神祖牌也可逆向恢復,保有最後一絲的機會。避免有祖先無家可歸的現象出現。為了使有需要的眾姓家庭都能得到上面兩項重大的保存方式,雲端牌位『實體上』用供奉萬姓祖的公牌及公爐的形式,將祖先請至萬姓祖先牌位內並同時合爐,並保留部份香灰,一部份由家屬帶回,一部份則存放於公牌立設處,以虛實整合的方式,進行存放及安設,後續也會提供付費的誦經法事或代拜的服務,來維持網站運維的成本支出。
雲端牌位是新型態的牌位安設解決方案,結合網路科技,不受空間限制的優點,申請便利,費用平價透明,在未來的祭祠上又有雲端或實體的選擇,對於忙碌的上班族,除了可透過代拜服務完成對祖先的孝心,也可永世流傳家族的重要資訊,日後若想重建,也可有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