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是一種疾病嗎?
- 2020-01-03
- 1369
精神科醫生Engel(1961)曾在《心身醫學》發表一篇引人深思的論五,並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悲傷是一種疾病嗎?
Engel的論述是,失去所愛而有的心理創傷,相當於一個受傷或燒傷的人的生理創痛。他認為,悲傷代表脫離健康與幸福的狀態,如同為了讓身體回復平衡,在生理領域的治療是必須的,同樣地 哀悼者亦需要一段時間回復類似的心理平衡狀態,因此,Engel視哀悼過程相似於療癒過程。
療癒後,所有大部份的功能都可以恢復,但也有功能損壞或不適當治療的偶發事件。Engel認為健康和病態的說法,不只可應用在生理治療過程中,也可以用在哀悼過程中。他視哀悼是一段需要時間恢復功能的歷程。至於功能損壞多少,只是程度的問題(Engel,1961)。不過與其使用「恢復」和「復原」的說法,我較喜歡用「適應」的說法:有些人對失落適得比其他人好。
就喪禮的過程,我個人覺得就是一個擁有輔導作用的療程,療程需要時間及流程,透過喪禮的活動,讓失去至親時的傷痛得到恢復或是適應的功能,喪禮在中華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心靈層面的意義,也是讓一個偉大的民族能延續5000年的重要一個部份。
一個健康且能具有傳承的民族,皆具有一定的模式,從家庭、社會、國家,這是一個不可削毀的重大民族資產,現今國家常在推行簡葬儀式,雖說這是時代所趨,但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太過簡化且廉價的喪禮,除了考量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外,對於真正的喪家到底獲得的比較多還是失去的比較多,這有待驗證了。
文章來源: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 心理衛生實務工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