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台灣殯葬史(五)
- 2019-08-30
- 1451
儒教:華人一向重視孝道,自古至今依舊,這無疑是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兩岸皆然。孝道看重養生送死、生養死葬,喪禮怎麼辦此乃為人子女者的責任。當孝道體現為禮數時,很自然在形式上走向久喪厚葬,以符合慎終遠的要求。像孔子堅持需守喪三年,以回報父母哺育之恩,孟子要求棺椁要厚,以表達守盡心之意。尤有甚者,儒家自孔子以降對”禮”的擇善固執,在漢代統治者獨尊儒術以後,已然發展成為似宗教信仰下的”行禮如儀”禮拜形式,至今尤然。
【My Sunny買喪禮 】https://www.mysunny.com.tw
在台灣,民俗信仰被政府歸類為道教 而教育政策則一貫主張四維八德,每年教師節且由總統帶頭以古禮祭孔,不啻儒家提昇為國教層級 清未民初的確有康有為、袁世凱等人提倡推行儒教,但它大多仍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內化於人心,並在日常生活當中充份體現出來,華人喪禮所表的孝心與孝行即是最佳明證。
儒家究竟是不是宗教,實眾說紛紜且見仁見智。若依西方的宗教學標準看,制度性的團至少要有教主、教義、經典、儀式、皈依等條件,則儒家除信眾皈依加入教團一項外,大扺皆已齊備。但事上儒家的行禮如儀已內化至幾乎所有台灣人身上,而中學必修儒家經典、元首帶頭祭孔、治喪以孝為先等,在在顯示儒家早就達於宗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