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土葬
- 2019-03-05
- 4829
傳統喪葬禮儀的做法,一般閩籍臺人於入殮後再覓葬地,然後擇定出殯、入壙的日期和時辰。而粵籍臺人則是先擇入殮、移柩及葬日後,再依埋葬時日選擇墓地。
墓地擇定,則要破土開壙,依風俗是由孝子擺案設祭於后土,祈求土地公庇護,然後掘土築墓。
出殯當日,棺柩抬至墓地,置於壙前或壙側,家屬跪哭訣別,由棺木工人「放涵」(「放栓」),合力下柩入壙,再定方位分金,經孝子確認方位無誤後,即行土掩。
掩土成塚,上植草皮,而後豎墓碑、立后土,並於祭拜后土、點主後,陳列祭品祭拜亡者。
祭拜圓滿之後地理師呼龍並說好話及撒五穀分財、釘,撒五穀意味著子孫年年能夠五穀豐收,福祿綿綿,分財〈銅板錢〉是指後代子孫利路亨通,財源廣進,釘〈就是鐵釘〉當然就是指後代子孫多添人丁,以前的農業社會勞動人力以男性為主,所以大家都希望男丁越多越好。
在墓丘的後面種下一棵竽,是指後代子孫能夠像竽一樣超能力的繁衍子孫,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祭祀完畢,孝子孫手捧魂帛牌位,繞墓三圈而返,是為「返主」,葬禮至此乃告完成。葬後翌日或第三日,喪家再返墓地巡視,查看墳墓狀況是否妥善,並設牲禮祭謝后土。
巡山後,俟造墓工人築墓完成,再舉行「完墳」之祭禮。
禮儀大小事,歡迎詢問-阿香禮儀師
以下提供阿香禮儀師大力推薦的殯葬數位化服務系統